Show/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活動與演講

首頁 / 最新消息 / 活動與演講
::: :::
日期:2025-11-03

文字、攝影/林鈺娸、劉玟希、鄭庭媗

Animal models of neurobehavioral disorders

心理系於10月30日邀請本系顏怡君助理教授蒞臨演講。顏老師的學術歷程橫跨心理學、生物學與神經學領域。她在臺大心理系攻讀學士和碩士,以生理心理學為研究主題,後續在德國慕尼黑大學完成博士學位,聚焦於以小鼠模型探討精神疾病、神經基因疾病和老化與大腦機制和行為的關聯。老師曾在德國Max Planck Institute of Psychiatry和新加坡國立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,回臺後於東海大學任教,在114學年度開始於政大擔任教職。對於這些跨領域(心理-神經科學-生物)的經歷,老師說:「我自己的角色定位(identity)是一位心理學家,只是我用生物學方法回答心理學問題。」

speech

鼠的情緒?

既然小鼠不會說話,研究者如何測量它們的「情緒」?老師向我們分享了許多有趣的實驗。在焦慮研究中,常用「高架十字迷宮」(elevated plus maze)與「明暗箱實驗」(light-dark box)。焦慮的小鼠會避免開放、明亮的區域,偏好藏身於封閉或黑暗空間。憂鬱則以「懸尾試驗」(tail suspension)與「糖水偏好測試」(sucrose preference)評估:當小鼠懸空掙扎一段時間後放棄,或對甜味失去興趣,皆被視為類似憂鬱的行為。認知層面上,「水迷宮」(Morris water maze)檢驗空間記憶,「Y字迷宮」(Y-maze)測試工作記憶;社交傾向與社會認知則可透過與其他小鼠的互動和環境探索來觀察。這些行為測驗構成了神經行為研究的基礎。

抗老蛋白 Klotho 與睡眠剝奪

 

speech老師向同學分享了她近期的兩個動物模型相關研究。第一個研究探討一種與長壽及神經可塑性相關的抗老蛋白「Klotho」。研究靈感來自於她觀察到母親隨年齡增長、睡眠品質下降,便思考睡眠剝奪是否會透過 Klotho 影響認知功能。研究發現,睡眠剝奪48小時後,前額葉皮質的 Klotho 濃度和工作記憶表現均明顯下降,而提高小鼠的 Klotho 濃度後,工作記憶恢復如常,顯示睡眠剝奪與工作記憶之間的因果關係。進一步的「慢性睡眠限制」實驗則顯示,長期睡眠剝奪主要影響海馬迴的 Klotho 濃度,而非前額葉。這些結果指出,急性與慢性睡眠不足會影響不同的腦區與認知功能,也顯示 Klotho 可能是影響工作記憶的潛在標的。

腸腦軸:腸道菌與焦慮

老師分享的第二項研究轉向「腸腦軸」(gut–brain axis)。先前加拿大研究者從過去的污染事件發現,服用抗生素破壞腸道菌叢後,長期追蹤觀察到與焦慮之間有著一定程度的關聯。老師的團隊讓小鼠長時間服用抗生素,將腸胃道所有細菌淨空後,發現小鼠在焦慮測驗中表現出明顯的退縮行為。而當以「糞菌移植」方式恢復牠們的腸道菌時,焦慮行為也明顯減輕,進一步驗證了抗生素、腸道菌叢、與焦慮的因果關係。進一步分析發現,服用抗生素的小鼠表現出多種腦部迴路異常,顯示兩者的關係可能源於更複雜的神經迴路變化。老師也分享,「迷走神經」是腸道菌影響大腦機制和情緒的重要橋樑,也是未來可以深入探索的議題。

從實驗到生活

這些動物研究不只能幫助我們理解生理機制,更能連結到日常生活,老師幽默地說,自己在連續熬夜後確實感到「工作記憶下降」。透過動物模型,我們能夠觀察行為與生理的複雜關係,建立心理學與神經生物學的橋樑,也期待提供後續對應的治療策略。

speech

 

 
back to top
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台聯大專區 English